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上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抽调更多干部支援基层”,多次强调“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自2020年4月以来,持续从省市两级选派干部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简称“四进”),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和“民生要保障”,以“把情况搞真实、把工作抓落实、把作风练扎实”为目标定位,以“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监督员”为主要职责,开展常驻式督导服务。
(资料图)
从三年实践看,“四进”工作突出解决了上下信息不对称、压力传导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化解基层困难不及时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政策举措在基层一线落实落地。
为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沿着“四进”队员们走过的足迹,深入一线调查采访,推出系列报道《新征程上的“四进”》,集中反映“四进”工作机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今天刊发第1期:《 面对面摸实情 点对点破困局,沉到深处 干在实处——聚焦东营,看山东省“四进”创新性工作机制》。
面对面摸实情 点对点破困局
沉到深处 干在实处
——聚焦东营,看山东省“四进”创新性工作机制
文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春雨
摄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鑫 李岩松
已经是凌晨时分。在渤中海上风电产业园,山东省派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总队长乐江华和产业园的工程师还在记录风电参数。等所有的数据都调试准确,送来的盒饭已经凉透。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洒下,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队员陈治宇和东营市广利临港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已经出发,招商引资的关键时期,很多手续企业的代表摸不准,“一站式帮办”扶上马,送一程。
…………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上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抽调更多干部支援基层”,多次强调“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
到企业去,到项目去,到乡村去,到社区去,到最锻炼干部的一线去。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自2020年4月起组织省市两级干部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简称“四进”),深入基层一线推动工作落实、服务企业发展、锤炼干部作风。据统计,2020年以来,山东累计从省市两级选派“四进”工作队员3.7万人次,同当地的各级干部一道,奋斗在发展最需要的第一线。
沉到一线抓落实,每一个工作队任务的圆满结束都不是终点,而是新工作、新奋斗的起点。从三年实践看,“四进”工作机制突出解决了上下信息不对称、压力传导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化解基层困难不及时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各项政策举措在基层一线落实落地。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深入东营市“四进”工作队伍战斗一线,探访队员们是如何以“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监督员”为主要职责,开展常驻式督导服务,探索出一条沉到一线抓落实的新路径的。
融入:深入一线,才能把情况搞真实
从办公室到一线项目,“四进”队员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变化。
2022年7月3日,乐江华来到东营市担任“四进”工作总队的总队长。他同时还有个身份: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有东营市的干部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说,当时一见乐江华,心里就有些犯嘀咕:这大企业的大领导能接地气吗?
但这个“看着就像领导”的领导,前脚刚放下行李,后脚就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广利临港产业园等几个企业扎堆的地方去调研。每个企业都转转,不仅坐办公室里跟老板聊,还跑到车间里跟工人聊,蹲在工地上,跟建筑工人聊半天……
刚开始聊的时候,企业的老总们不太敢说话——搞不清楚“四进”是干啥的,心里有顾虑。
就像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广说的那样:“这省里来的‘大员’要是查出咱哪里不合格,是不是还得通报批评我们?”
▲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施工现场。
实际上,不光是王瑞广有这样的担心,当地不少干部也隐隐有这样的担忧。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四进”工作机制有一条要求:常驻式督导,发现了问题,要报到省里(省“四进”工作办公室),省里把问题推送给责任部门或单位,督促整改。
“实话实说,看到领导,就啥事都说‘好好好’,毕竟咱也没明白,领导们过来是干啥的,是过来挑错还是来拍拍照就走的?”王瑞广回忆,当时乐江华来调研,俩人站在工地上聊天,乐江华问了几个问题之后,他对这位“上面下来的领导”有点刮目相看了,“问的问题都特别专业,听着不像是从政的,倒像是搞技术的。”
后来王瑞广才知道,作为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专家,乐江华在新能源行业的从业时间比他还要长,论起专业来,他还得喊乐江华一句“大师兄”。
▲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广(右)向乐江华介绍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走不到就想不到,要深入一线,就要把脚印印在一线。当时与乐江华一起来调研的东营市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薄庆良还记得,那两天,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自己一直是运动步数第一名。
经过两天摸底,乐江华把几个产业园的企业基本都转了一遍,对重点企业和项目有了基本的了解。
情况清楚了,思路也就清晰了,乐江华和队员们悬着的一颗心渐渐定了下来。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同下,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发布了会议通知:召开政策宣贯会,大家一起碰个头,正式见个面。
政策宣贯会的通知发出后,不仅东营当地的企业纷纷参会,很多风电行业内排名前几的企业也报名参会。有些企业还临时提高了参会人员的级别。其中,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在收到会议通知后,临时将参会人员由助理更换为副总裁,连夜买机票飞赴东营。
找了个最大的会议室,人还是坐了一屋子。有些来得晚了点的企业代表,只好坐临时搬来的凳子。作为“四进”工作队在东营的“第一把火”,新能源行业的目光此刻聚焦在这间满满当当的会议室中。
会议开始,人虽然多,但气氛还是有点闷。在一片注视的目光里,乐江华先是笑着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就甩出一句硬话:“先解决大家普遍认为最难的‘退海一公里’——海岸建筑退缩线以内重点项目落地难问题!”
在座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在东营,“退海一公里”和新旧海岸线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限制了大批项目落地。
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海岸带拥有的不只是经济资源价值,还有更为宝贵的生态功能。在绿色发展成为共识的今天,如何划分海岸线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界限,在更好地保护环境的同时,让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中间的“度”不好把握,所以这项工作成为很多地方政府不敢触碰的一道“红线”。
乐江华最先戳中了“痛点”,企业也都按捺不住了。
金雷新能源的董事长王瑞广率先开口:作为2022年省级重点项目,企业有投产的决心,奈何铸造产能指标不足。东营市的各级领导也都在尽力帮着解决,但还是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
参会的企业代表纷纷打开了话匣子:疫情防控期间,有企业代表在外地回不来,很多章程没法办理,严重拖延了企业注册审批的进度;有企业项目涉及的范围特别广,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审批,试运营过程中还需要其他企业短暂停工配合,这需要政府出面去协调……
还有的企业,开口更是“实在”:“山东能源集团在东营建设渤中海上风电项目,作为‘链主’单位,以后的产品采购,是不是会优先考虑这些在东营的企业?”
听到前面这些问题,乐江华和其他“四进”工作队的队员们都一一作答,东营市本地的相关各级领导干部也都作了表态。
等到后面企业这么“赤裸裸”地“求”合作,乐江华也乐了:“新能源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东营是投资的沃土,山东能源集团对东营的投资发展很有信心。”
乐江华顿了顿,不光是企业的代表都在“盯着”他,东营本地各个部门的代表也都是眼神灼灼,一脸期待。
“在未来的投资中,只要是质量达标,我们肯定会优先采用本地企业的产品,至少从运输成本上,本地企业就更有优势。”
解决土地难题、解决指标难题、解决审批难题,还有希望解决销路问题——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掌声。
已经决定投产的企业代表拍手叫好;原先犹疑不决、作壁上观的企业代表当即拍板。原本只是想来“听听会议内容”的两家上市公司克莱特菲尔和重庆长安望江也计划签约抢滩。原本气氛沉闷的会议室变得热火朝天、人声鼎沸。
“四进”队员们跟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各级干部站成了一条线。
融入,是“四进”队员们的第一课。他们以实干起步,“把情况搞真实”,才能“把工作抓落实、把作风练扎实”。
奋进:把工作抓落实,就要从急难愁盼事干起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摆在“四进”队员们面前的第一个“硬骨头”,就是“退海一公里”。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开发与利用进入新阶段,合理有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成为共识。
将海岸线还给自然,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划出一段“社交距离”,这不是要给海洋经济发展画下休止符,而是要将海洋经济和生态保护进行更好地协调统筹,回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目光锁定在东营。东营实在是个好地方,九曲黄河奔腾万里,在这里汇入大海。黄蓝交汇处积淀成洲,孕育了这座年轻的城市。
第一次到东营的人,会为这片土地的广袤和平坦所惊叹,但生活在这里的人知道,这些海边新生的土地根本无法简单利用:海与河交汇,带来了土地,但也带来了盐碱。这里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当地流传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描述了这里的情况:“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
如何在做好海岸线保护的同时,把这片不毛之地充分利用起来,考验着干部的决心、胆量和智慧。
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止一位东营本地的干部向记者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下级部门不知道研究了多少次,从北京到济南,从南方学习取经到组织专家前来论证,这个过程中间总有解不开的结。
现在已升任东营市土地矿产发展服务中心(东营市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的郭斌,当时任东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他介绍,为了解决“退海一公里”和新旧海岸线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他和同事们前前后后光论证材料就整理了几十万字,可行性方案也是改了一遍又一遍,但始终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队员商洁(中)与时任东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郭斌(左)在研究“退海一公里”问题。
东营市广利临港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许久,光她带队去外地寻求上级部门帮助,就前前后后好几回。
“企业的项目落不了地,他们着急,我们更着急。这些企业都是我们一家一家招商引资来的好企业,如果因为项目落不了地而去了别的地方,那太可惜了。”企业有难题找赵磊,作为产业园的负责人,赵磊再往上反映,“不知道哪个环节,就走不动了。”
可以说,在东营各地各部门的努力下,“退海一公里”和新旧海岸线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已经是“万事俱备”,但始终是“欠东风”。
2022年9月9日,我省召开稳住经济基本盘督导和服务工作会议,向全省每个地级市都派出一个稳住经济基本盘督导服务组。
省稳住经济基本盘督导服务东营组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涛担任组长,时任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宇向东和省派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总队长杜广选、乐江华,东营市常务副市长何宪卓任副组长,省自然资源厅选派3名同志全程与省派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东营市稳住经济基本盘工作专组成立联合督导服务组,共同推进东营市稳住经济基本盘督导服务工作。
“答应企业的事,一口唾沫一个钉。”在省稳住经济基本盘督导服务东营组的“加持”下,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决定鼓足干劲,“吹这股东风”。
根据齐涛的要求,宇向东亲自协调省自然资源厅派出专家组,多方协调各业务部门,帮助当地分析研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个工作日即指导东营市完成方案调整编制和技术审查工作。
作为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队员,山东省纪委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四级调研员、四级高级监察官商洁对当时协调解决“退海一公里”的情况记忆犹新。
“我们先后多次与相关省直业务部门沟通对接,最多的时候,队员们一天打出了16通电话,每通电话至少半个小时。对于这种专业性极强的特殊领域,即使是一个部门的不同处室,也是隔行如隔山,需要来回对接、反复排查,才能找准堵点、因病施治。”商洁深切感受到,在“退海一公里”的推进过程中,“四进”队员们满怀激情,东营本地相关部门的同志们更是干劲十足。
“一开始,我们认为省‘四进’工作队的同志们对我们重在督导,但是经过这个事儿,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解决问题,感觉我们是一家人。”赵磊说,省“四进”工作队的同志们能全心全意帮助东营市的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加班加点毫无怨言,这让她和同事们都很感动。“应该说从这件事儿开始,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督导服务、督帮一体。”
▲东营市广利临港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在介绍产业园项目建设情况。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10月,在黄河入海口最美的季节里,一个让所有人都欢欣鼓舞的好消息传来:东营市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成果正式通过,东营市成为全省首个完成该项工作的地级市。
本次划定成果,通过明确“两线”“两区”,为海岸带区域保护与开发划出界限。“两线”,即海岸建筑核心退缩线和一般控制线;“两区”,即核心退缩区和一般控制区。
简单来说,就是让海岸线的利用和保护划分得更清楚。哪些能开发,哪里该保护,中间的灰色地带,要用科学的方法理清楚,让山东海岸带区域的管控措施有了更为清晰的账本。
带着省委、省政府的授权,带着好作风,更带着一颗颗火热的心,“四进”工作队的队员们扎进东营,深入园区,甩开膀子,蹚出路子,曾经“一片盐碱白花花”的土地,开始蝶变——“退海一公里”释放了4万余亩发展空间,满足了停滞多年的总投资153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解决了总投资209.94亿元的25个项目落地问题。初步测算,这些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产值806.55亿元,新增就业10000人以上。
在此基础上,“四进”工作队的队员们和东营市各级政府顺势而为、趁热打铁,针对新旧海岸线之间土地利用另一个困扰当地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邀请省海洋局领导和专家前往东营港实地调研指导,上门解读政策,全面廓清认知误区,再次盘活土地5万余亩,有力保障了10万吨航道疏浚等重大港口项目实施。另有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东营港国际招商产业园等项目也将得以落地,为推动当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这项成果的意义,不止于此——实行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不仅有利于东营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是在国内树立了对海岸线科学划分保护的样板。这对加强我国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保护,减轻海洋灾害影响、维护公众亲海权益、保持海岸带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等意义深远。
引领:帮扶解难题,才能蹚出发展新路子
“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企业“敢与不敢”之间,市场预期是绕不开的因素。
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及要求,结合东营实际,制定了“已落实、暂时未落实、不涉及或不适合落实”三类清单,逐条对照分析、逐项核实研判、推动集成落实。
针对暂未落实的政策,实行定人包靠、定向沟通、定期调度的方式,先后协调山东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加快山东省相关领域政策的先期调研、提交审议,有力推动了省级支持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全省加氢站建设审批管理、环保管家及环境医院试点奖补资金等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实推进,一件件难事帮着办理,“四进”工作队的到来,助推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省重点项目,而是带来了整个地区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
一家来自浙江的生物企业仅用了3个月就全部完成了环评、安评、土地招拍挂一系列手续,企业负责人专门找到“四进”工作队的队员表示感谢;一家来自上海的企业,因疫情原因无法派人来东营,却同样在3个月内完成了全部手续,真正做到了“无人也无碍,来人即开工”;金雷科技股份公司的指标问题解决后,企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自主研发的20MW大型风电主轴,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大型风电主机配套设备,可供应全球顶端海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大型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年产值100亿、利税10亿,解决就业3500人。
……
招强引优、穿珠成链,才能激活发展要素聚变。
东营市各部门和落户企业的负责人也在“四进”工作队所做的一桩桩好事实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独木难成林。对于“四进”工作队来说,虽然代表省委、省政府开展工作,但很多时候想要真正把难题快速解开,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首度‘绿电’发出!”2022年10月29日下午5时,距离山东省东营港20公里的渤海中部近海海域,一台台百米高的风电机组高昂矗立,风电机叶片迎风而转,为蓝色的大海增添了一道别样风景。
在紧张的目光中,陆上集控中心大屏幕上,发电量数字开始跳动,大厅里欢呼声响起,这是极具意义的一刻——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全国首个核准项目并网发电,这也是山东省平价海上风电首度“绿电”。
▲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集控中心。
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项目部工程组组长陈虎回忆说,在项目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还有好几个难题待解。其中一项,就是电力送出工程的建设需要大范围限时停电试运行,这涉及6家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停工一小时,就会损失巨额产值。不仅企业不愿意配合,而且当地党委、政府也顾虑重重,协调难度非常大。”陈虎说,当时项目建设迫在眉睫,等不起,也拖不得,急切需要各方利益主体在同一层面上,公开、平等、诚恳地对话协商。
在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况下,东营市委副秘书长、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郭学峰当场表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快审批、最优服务,坚决扫清障碍、破除梗阻,不打折扣、不讲困难、不提条件,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为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东营市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进行专题研究,利用“帮办代办+网上审批”服务模式,推进项目手续办理。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海上风电项目终于得以顺利推进、按期完工,并网容量达到900兆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跃升至山东第一,年上网平价“绿电”30.23亿度,等效节约标准煤9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2.97万吨。
什么叫做“穿珠成链”?渤中海上风电项目成为一根“金线”,带动东营市风电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上海电气、中国海装、金雷重装等一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巨头先后落户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
一大批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仅增强了东营产业升级的“造血”功能,还为当地经济打开了新窗口,激发了企业投资创业的信心和活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签约落地的新能源相关项目已有21个、在谈项目39个,规划总投资450亿元,全部建成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预计2024年东营市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配套最齐全、建设速度最快的海上风电产业园,全力打造“档次高、品种全、链条长、辐射广”的高端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和风电母港。
▲2024年,东营市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配套最齐全、建设速度最快的海上风电产业园。
淬炼:把作风练扎实,才能接地气、长才干
“四进”工作队队员自身优势明显——党性强、懂政策、知识广,还有派出单位的支持。当这些优势与东营的资源优势碰撞在一起,往往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四进”队员们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地域优势,当好“信息员”,深入一线摸实情;当好“宣传员”,点对点精准解读惠民利企好政策;当好“服务员”,协调帮扶解难题;当好“监督员”,聚焦中心促落实。
作为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总队长,乐江华觉得,他的“总队长”和“企业负责人”的双重身份,在东营实现了“双赢”。
在各方合力之下,山东能源集团的海上风电项目创出15项行业纪录,核准用时仅99天,为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核准最快记录;国内融资利率同行业最低;配套建设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集控中心和全国产化海上升压站;安装北方区域单台风机功率最大、亚洲最高的风力发电机组和已吊装最长叶片;首次实现海缆与油气管道交越;是国内一次性建成单体规模最大的智慧化、数字化风场……
正因为这些“第一”,山东能源集团被行业内为“卷王”,这戏称背后,确是全行业的肯定。
“如果没有这‘双重身份’,我觉得做不出这么多‘第一’。”乐江华说,所有的荣誉背后,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构建“四进”工作机制的创新性制度安排。
一位省直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曾谈道:“我们一直把‘四进’工作队当成‘嫡系部队’,哪项工作需要重点推进,就协商交给他们去督导,往往能事半功倍。”
一线就是前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都要落实在基层。就是要将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干部派下去,以力量下沉的方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狠抓落实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完善治理体系。
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举。
从制度设计上看,“四进”工作队“一竿子插到底”,既让政策措施直达基层,又为上级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有效破除了“上热中温下冷”问题。
基层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是增长才干的练兵场。山东省委、省政府组建“四进”工作队选派干部到基层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干部在联系群众中提升工作能力、改善工作作风。
驻扎基层,跟群众打交道,跟企业打交道,是不少“四进”队员们要过的第一关。许多年轻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缺乏基层历练,他们通过“四进”工作队,补上了基层这一课。
当过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历过几次让人挠头的事情后,“四进”工作队的队员们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面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采访,1994年出生的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队员陈治宇挠挠头,用7个字形容自己前后的变化:“心细了,胆子大了。”
在成为“四进”队员之前,他在省科技厅机关党委工作,日常工作大都是组织文字材料。到了东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走下来,项目哪里有问题,哪个协调环节出问题,逐渐都摸清楚了。
因为在队伍里年纪小,以前脸皮薄,一开始发现问题还“抹不开面”。陈治宇说,后来他“大着胆子硬着心”,该反映反映,该通报通报,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不仅问题解决了,自己也没“得罪人”,关键就在于“四进”工作是督帮一体,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6个月的任期满了,临行返回前,产业园和企业负责人与我们一一道别,从与他们紧握的双手中,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温度。”商洁感叹,在东营从事“四进”工作的6个月,是她快速成长的6个月,其意义不亚于人生的第二次“成人礼”。
如今,在东营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以乐江华为总队长的“四进”工作队已经结束了任期,回到了自己原先的岗位。以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孙美菊为总队长的驻东营市“四进”工作总队,接过接力棒,来到这里续写新的奋斗故事。
作为新一批“四进”工作队员,同为“85后”年轻干部的刘伟和李锋,正在经历着“前辈”们经历过的过程——融入、奋进、淬炼、引领……
眼下的齐鲁大地,春日融融,草长莺飞,又有一大批优秀干部响应号召、牢记嘱托,奔赴一线,聚焦当好“四员”,坚决扛起职责使命,谱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